茅坪场镇│用“绣花”精神练出脱贫“针”功夫

2017-05-30 09:38 来源:wwwbet36365net 责任编辑:刘振华

  

  产业扶贫到户到人

  “村里给我送了100只鸡苗、几百斤鸡饲料,就算市场行情差,一年也得多收入6000多元。”白云村贫困户周大安算着今年的脱贫账。

  “九龙村养猪17户,养蜂4户……”在茅坪场镇最近召开的产业扶贫会上,村书记到户到人逐次汇报贫困户产业发展进展。

  茅坪场镇16个村依照自身产业发展实际,因地制宜,因户施策,为贫困户630户1581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。针对主导产业,重点建设5个可容纳232万袋香菇的标准化基地和500亩高标准水稻田,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提供菇棚、技术指导;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,采取投资托管模式,将产业互助资金5000元注入基地合作社,合作社每年给予贫困户不低于1000元的储蓄式产业收益,让产业生产集约化、科学化,倡导种植标准化。

  技术帮扶专人专项

  “刘大爷,我是你们家的农业技术员,养牛、养蜂、养羊,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,随时联系我。”在长荣村的“产业扶贫市场主体技术员对接会”上,镇畜牧中心技术员与结对贫困户进行首次碰面“认亲”。

  茅坪场镇将畜牧中心、县农业局专业人士、大自然瓦仓大米技术员作为贫困户的专职顾问,一对一帮扶成为贫困户产业技术“家庭医生”,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、服务,把脉农产品种植、养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,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。日常看护有了保障,平日不定期镇村也将联系有关部门,邀请专家到村到户为农户作集中培训、实地指导。

  销路不愁多重保障

  “村里不是建了基地吗,我们大伙都抢着要去种呢,去年香菇不景气,我开始还怕今天种的也卖不出,后来书记说,我的那三千袋香菇都由大自然包了,我才放下心。”在基地种植香菇的贫困户老曾笑着告诉笔者。

  今年以来,茅坪场镇通过建基地,集中发展产业,促使农产品增收,为避免产能过剩、产品堆积、能产出却销不动的情况,镇村积极联系大自然等龙头企业,对接市场主体,拓宽多种销售渠道。基地种植的贫困户香菇、高标准农田收成的大米主要由大自然企业、瓦仓大米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;部分村居就地对接本村或邻村种植大户采购贫困户农产品;针对肉牛、蜂蜜等特色农产品,镇村则与当地农家乐、餐馆及双汇食品公司等对接销售;而如铁炉湾村、晓坪村等已建起电商平台的村户,曾通过当地电商网络在线上销售。这种“龙头企业+种植大户+餐饮零售+电商平台”的线上线下同销售模式,为今年蓬发的农产品销售、农户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(通讯员 魏雯雯)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