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——宜昌市推进生态环保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实践掠影

2018-04-24 15:53 来源:wwwbet36365net-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:李好

绿水青山环绕的宜昌城。 记者 吴延 摄

夷陵区实验初中学生制作环保酵素。 通讯员 吴宏福 摄

夷陵区黄柏河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。 通讯员 吴宏福 摄

西陵区桃花岭幼儿园布置的充满童趣的生态小景,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。 通讯员 雷杨 摄

市一中学生(上图)和西陵区红星路小学学生(下图)争当“三峡小蚁工”,双休日和节假日到长江边捡垃圾。 记者 王昌明 摄

夷陵区教育局编写的《生态小公民》环保教材深受学生喜爱。 通讯员 张国荣 摄

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

  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着眼未来,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,让生态环保知识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课程,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,把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扎根到孩子们的心中,发芽生长,开出绚丽的花,结出丰硕的果。生态小公民,已经成为绿色宜昌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  昨日,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,今日推出本组报道。

  生态小公民 人人爱环保

  4月初,夷陵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闫淑珏和几名同学来到区环保局,拿到了黄柏河的水质检测报告。看到报告显示黄柏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时,他们开心地笑了。

  之前,他们已经在教室里上过校本课程《生态小公民》第四章——《拥有洁净水 我们在行动》,系统学习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,大家围绕黄柏河水质、颜色、气味及污染情况等开展了讨论,部分同学还实地到黄柏河丁家坝段取水,送往环保部门检测。

  这样生动、有趣的生态课堂和实践活动,如今已经在夷陵区20所幼儿园、49所中小学校全面开花。该区去年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,编撰了《生态小公民》校本教材,免费发放到全区所有中小学、幼儿园,生态文明课成为了全区4.3万名学生的必修课。

  “环保酵素用途真多,我们全家都在做,都在用。”夷陵区实验初中804班的代陈兰慧说,去年学校开设了生态课程,第一课就是学习和制作环保酵素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她知道了厨房垃圾还可以继续利用,环保酵素具有神奇的作用。学会了制作环保酵素的方法后,她回家就把苹果皮、橘子皮等垃圾收集起来,做成酵素,替代清洁剂,洗碗、打扫卫生,效果都非常好。她还动员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动手制作环保酵素,有的作为生物肥浇蔬菜和花草,还有的用来洗头、洗澡,全身都散发着果蔬的芳香呢!

  “环保酵素可以减少厨房垃圾,对家庭清洁、个人养生、环境保护等有重要作用。”夷陵区实验初中校长陈文明说,如今该校学生人人都会做环保酵素,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亮点。

  在夷陵区其他学校,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丰富多彩、各具特色,生态环保理念在润物无声中“种”进了孩子们的心田。“通过生态文明教育,我不再上树掏鸟窝了,垃圾也不丢到河里了。”“我告诉父母不要乱丢垃圾,也不要随便上山砍树。”夷陵区邓村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在日记中这样说。

  “让生态意识代代相传,让子孙后代共同守护绿水青山。”夷陵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不断加大生态公民教育投入力度,推动生态环保教育再上新台阶。

  生态美校园 处处现生机

  春夏之交,走进西陵区桃花岭幼儿园,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充满童趣的生态小景:游乐场的大树上,挂着造型可爱的木质鸟屋,让小鸟在幼儿园安家;每棵树都挂着标牌,上面写着认养班级,孩子们定期给树木浇水、施肥、除草;绿植藤蔓和幼儿喜爱的绒毛动物玩具布置在大厅、廊道和门窗,行走其间,有一种走进绿林、嗅到花香的美好体验;班级的植物角更有新意,家长们将废旧的鞋子、饮料瓶当花盆,种上了花花草草,既环保又美观。

 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,西陵区所有中小学、幼儿园均开设了《生态好市民》课程。当年11月,该区创编的全国首套中小幼生态教育系列校(园)本教材——《生态好市民》公开出版,并免费发放到区属中小学、幼儿园,作为循环教材使用。各中小学、幼儿园以《生态好市民》教材为重要载体,通过“学校+基地”“课堂教学+实践体验”“环保志愿行动”等多种形式,教育学生、辐射家庭、带动社会。如今,在西陵区各学校,生态文明教育蔚然成风。

  在位于伍家岗区的市外国语初中,校园内树木葱茏,繁花满枝,犹如一座大花园。这里种有樱花、紫薇、红叶李、栾树等10多种花草树木,学校将其作为生态实践场所,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,为植物挂牌,标注植物名称、国际通用名、所属科、习性、花语等。走进教学大楼,处处可见师生自己动手种植的绿植盆栽,一片生机盎然。师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,舒适自在。该校809班学生陈智超在活动心得中写道:“参加一系列活动和调查,我对生态环境有了更多了解。所有生物生存不易,我们只有保护生态环境,维持生态平衡,才能让千千万万的美丽生灵在这片土地上焕发生机与光彩!”

  “三峡小蚁工” 共护长江美

  每个周末的清晨,长江宜昌段江滩都会出现三五成群的身影,他们提着塑料袋、戴着手套、弯着腰在江滩寻寻觅觅,所到之处,食品袋、饮料瓶、烂衣物等被一一捡起带走,留下干净的江滩沙地。

  “我们叫‘三峡蚁工’,像蚂蚁一样众志成城,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清运垃圾,还原江滩的美丽。”李双喜,一个普通的发型师,2016年发起成立了“三峡蚁工”志愿服务组织,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他都会组织志愿者到江边捡拾垃圾。到目前,参与此项志愿服务的市民已有2万余人(次),捡拾垃圾800多吨。

  市一中学生罗清芸和妈妈、弟弟也加入了“三峡蚁工”队伍,投身环境保护,她说:“我是‘三峡小蚁工’,每个周末花点时间,到江边捡捡垃圾,举手之劳,却可以让母亲河越来越美。”

  “践行生态文明,守护美丽宜昌”,这是 2018年宜昌市“新春第一课”电视节目的主题,通过播放市一中、四中、八中、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等部分集体和个人践行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,以及“三峡小蚁工”的感人镜头,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生态环保课。当天,全市30万中小学生同步收看。

  “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影响更多的家庭,环保理念植根于人们的内心,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。”为了将生态文明教育引向深入,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联合“三峡蚁工”等志愿服务组织,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“保护母亲河”等志愿服务活动。越来越多的“三峡小蚁工”,将共同筑牢保护长江母亲河的生态防线。

  生态好教材 美好向未来

  4月中旬,市政府组织教育、环保、城管、住建、科技等16个部门,召开地方课程教材《长在宜昌·生态好公民》编委会工作会议,标志着该套教材编撰工作正式启动。按照时间表,7月底将完成教材编写工作,8月付印,9月开学时发放到全市城乡所有幼儿园、中小学校学生手中。

  据悉,我市将生态文明纳入地方课程,系全国首创。《生态好公民》将作为地方教材《长在宜昌》的单行本,分幼儿园、小学低年级、小学高年级、初中、高中5个阶段编写,借鉴夷陵区《生态小公民》和西陵区《生态好市民》教材,充实宜昌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案例。

  编写组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,综合各方意见后,初步认为,幼儿园版将以绘本的形式呈现,注重幼儿环保习惯的养成;小学低年级版将注重用图片传授环保知识;小学高年级版则图文并茂,强化学生的环保规则意识;初中版将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,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;高中版注重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。

  编写组还专门成立了摄制组,分赴全市各地拍摄图片和视频,制作丰富多彩的主题资源包,在宜昌教育云平台分享,或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在教材上,供师生和家长共同学习。教材还将设置多种主题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走向社会、走到农村、走进工厂和实验室,在体验中强化环保意识,学习环保技能。

  目前,市教育局正抓紧制订《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(幼儿园)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意见》,从课程实施、活动开展、社会实践、家校协同等方面拿出具体举措。

  “从我做起,带动全家,推动社会”,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说,宜昌将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,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,将生态文明理念延伸到家庭、社会,推动全市人民生态文明素养整体提升。(记者 黄春梅)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